欢迎来到肉交所! 免费注册
客服热线:400-166-9656
  • 我的账户
  • 下载手机APP

    手机扫码下载
    用手机也能交易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行业新闻>天津某冷库突然爆雷!客户存货无法提出!啥情况?

天津某冷库突然爆雷!客户存货无法提出!啥情况?

发布日期:2025-06-03 来源:冻品行情分享:

收藏资讯

2025年5月份,天津某清关指定查验冷链仓储企业被曝涉嫌将客户存放的进口冻品进行二次质押,以套取银行贷款,导致进口商面临“货物权属不清、提货无门”的困境。据悉,涉事冷库运营商通过重复质押同一批货物获取资金,但因资金链断裂无法赎回货权,引发供应链连锁风险。目前,当地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但事件暴露了传统仓储模式下货权监管缺失、信息不透明等痛点,对进口冻品行业的供应链安全敲响警钟。


事件浅析

一、清关指定查验冷库的特殊性暗藏风险清关指定查验冷库作为海关监管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封闭性。货主在进口冻品时,必须将货物存放于指定冷库等待查验,这使得货主在仓储选择上缺乏自主性 。

一方面,部分指定冷库可能因长期与海关合作,存在监管惯性,容易滋生管理漏洞;另一方面,货物在查验期间处于相对固定的监管状态,货主难以随意调度货物,若冷库方存在违规操作意图,货主也难以及时察觉,为后续货物无法正常出货埋下隐患。同时,清关查验流程复杂,耗时较长,在此期间冻品的权属证明可能存在模糊地带,给了不法冷库方可乘之机。

二、货物存放后无法出货的多重阻碍

(一)清关流程未完成货物无法出货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清关流程尚未结束。冻品进口涉及严格的检验检疫、报关等手续,若货物存在标签不合规、检疫不合格、单证不全等问题,海关会暂缓放行,导致货物滞留在冷库。而冷库方为避免承担货物积压产生的额外仓储成本,在未与货主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可能拖延或隐瞒货物无法出货的真实原因,使得货主对提货时间产生误判。

(二)冷库方私自设限部分不良冷库方为满足自身利益需求,私自设置出货障碍。如,以货主未按时支付高额仓储费、管理费为由,扣押货物。即便货主能够提供费用支付凭证,冷库方也可能以各种借口拒绝放货,实质是将货物作为 “筹码”,等待更有利可图的交易机会。此外,冷库方可能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勾结,将货物进行违规质押,在质押未解除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允许货主正常提货。


三、仓库明知提不出货仍转卖第三人的利益驱动与违法本质

(一)高额利益诱惑冻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若在货物存放期间,冻品价格大幅上涨,冷库方可能会被高额利润诱惑,明知货物存在权属争议、货主无法提货,仍将货物私自转卖给愿意出高价的第三人,企图获取差价收益。同时,若冷库方自身面临资金困境,急需通过变卖货物填补资金缺口,也会铤而走险,将不属于自己的货物进行非法处置。

(二)法律意识淡薄与侥幸心理部分冷库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对私自转卖他人货物的违法性质认识不足,认为在复杂的国际贸易与仓储环境下,能够通过伪造单据、篡改记录等手段逃避法律制裁。此外,由于冻品交易链条长、涉及主体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冷库方侥幸认为货主难以快速察觉货物被转卖,或即便发现也难以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权,从而肆意实施违法行为,严重损害货主的合法权益 。

此次事件对仓储、进口商、银行等机构均带来影响。

1、银行机构:收紧融资审核,强化风控要求要求第三方监管介入:银行机构或强制要求使用数字化+物联网监管平台,确保货权唯一性和可追溯性;动态估值管理:未来融资可能需结合实时温控数据调整质押率。

2、仓储行业:加速合规化与数字化洗牌不合规冷库面临淘汰:缺乏数字化监管能力的小型仓储企业可能失去银行合作资质;头部企业抢占市场:具备智能仓储系统的运营商将更受青睐;第三方监管服务兴起:独立监管平台可能成为供应链标配。

3、进口商:成本上升,但安全性提升融资成本可能短期上涨:因银行风控加强,质押利率或提高;优先选择数字化合作方:货主将更关注仓储商的存证能力和实时监控系统;货权保障意识增强:推动行业从“信用质押”转向“技术担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