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166-9656
  • 我的账户
  • 下载手机APP

    手机扫码下载
    用手机也能交易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牛产品 > 牛产品行情新闻>国产牛肉不足市场需求量50%,牛源极度短缺,肉牛业该走向何方?

国产牛肉不足市场需求量50%,牛源极度短缺,肉牛业该走向何方...

发布日期:2018-07-17 来源:网络分享分享:

收藏资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我国冻牛肉进口量继续保持同比较快增长,进口总量达21.2万吨,增长32.2%;冷鲜牛肉市场端,就常规国产育肥牛来看,因牛源紧缺,2017年末其全国平均价格每公斤上涨到了26~27元。


消费量大、价格上涨、供应缺口大仍将是中国牛业的主旋律。大康农业集团肉牛技术总监张春雷表示,目前国内牛肉产能尚不能满足50%的市场需求,中国牛业即将进入牛源极度短缺的新阶段,这对整个行业也是严峻的洗礼与磨练。


 供需缺口大,靠进口弥补


就国内肉牛实际生产情况、国外牛肉及牛副产品进口情况来看,目前中国肉牛价格绝不是最高点。未来,国内肉牛行情的长远价格曲线旧持续向上,因为牛源短缺、牛肉供应缺口大的状况在日益加剧。


2018年4月下旬,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8-2027)》预测:到2027年,我国牛肉产量将达到863万吨,进口量将达到122万吨,继续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


近十年来,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保持了3%的年均增长速度,从2006年的4.35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5.25公斤。消费量的上涨,主要受人均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人均收入增加,一方面提高了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对消费多样性与人均结构合理性更加关注,从而激发消费热情。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冻牛肉进口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口总量达到21.2万吨,增32.2%;3月份单月进口量达到7.6万吨,环比增长28.8%,同比增长26.7%。


近年来,我国牛肉市场消费量逐年递增,市场供应量明显短缺,牛肉价格居高不下,进口牛肉潜力巨大。根据JCI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牛肉的供求比例始终维持在95%~96%,明显供不应求。


此外,张春雷表示,东南亚活牛的大量入境,也是目前一股不可小觑的强大补给力量。这些活牛进入中国后,大多经短期育肥后屠宰(膘情较好的不经育肥直接屠宰),以冷鲜肉形式贯穿长江以南的市场,较大的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鲜肉价格。


他忧虑的是,一旦东南亚牛源被中国市场消耗殆尽,国人还能吃哪里的牛?届时国内牛肉价格将呈现怎样的走势?他表示,在牛业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基础母牛消耗严重的情况下,我们这代人基本上不可能看到肉牛存栏量再现十年前的盛景。


长时间依赖进口是毋庸置疑的。按照近年来我国牛肉产品的实际进口量和进口增速估算,JCI认为,未来十年我国牛肉进口量至少翻番,达到150万~170万吨的水平;与此同时,走私牛肉数量仍旧不可小觑,这几股力量共同起到满足国内需求、平抑国内牛肉价格的作用。


  进口国版图逐渐扩大

目前,我国牛肉的主要供给来源,包括国内自产、进口、走私三大部分。就进口和走私来看,我国在全球牛肉贸易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在2017年年中,梅特国际集团就预测,当年经正关进口及走私渠道被中国消费的牛肉总量约合130万~140万吨,这一数字意味着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牛肉进口国。



不断上涨的进口量,与不断增加的进口国名单成正比。2017年开始,我国政府逐渐放开多国牛肉进口业务(部分国家获准向中国出口符合标准的牛肉),如美国、南非、英国、白俄罗斯等。处于供应短缺的中国牛肉市场,正在向全球主要牛肉生产国展现进口潜力。

目前,我国允许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哥斯达黎加、乌拉圭、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匈牙利、白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向中国出口牛肉及其可食用副产品的部分或全部种类产品。


  即将到来的第四阶段

了解中国肉牛产业发展历程的人都知道,其实之前中国肉牛资源曾像今天的东南亚一样充足,并不缺乏。

张春雷总结,中国肉牛业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牛群价格低廉,没有谷饲必要性与市场价值空间,中国肉牛业处于目前的印度、缅甸状态。第二阶段: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开始利用糟渣等农副产品对牛进行适当补饲(这是中国育肥牛的起源)。第三阶段: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牛肉消费量不断上涨,养殖利润日益提升,中国肉牛业开始从糟渣育肥向商品化谷饲育肥过渡,不过这个过渡还未完成,牛肉消费速度就已远远超过牛的生产速度,历史上积攒的过剩牛源就这样被人们吃掉了。

对于即将到来的第四阶段,他认为,届时中国肉牛业将充满机遇与挑战,进入一个牛源极度短缺的时代。相应地,逐渐上涨的牛肉价格,将使人们适当降低消费量,市场会出现被迫性的供求平衡,进而淡化进口牛肉与进口屠宰肉牛的影响力。在他看来,中国的牛肉安全问题,还得依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



“2004—2008年对中国肉牛业影响太大了,直接导致今天的窘境。”他解释道,当时架子牛的市场价仅3~3.5元/斤,繁育母牛养殖户无利可图,纷纷白菜价甩卖基础母牛,大量母牛以2~2.5元/斤的超低市场价被宰杀。之后,国内逐渐面临牛源紧张的局面,牛源价格持续暴涨。2013年上半年,育肥牛的全国平均价格涨到了约13.5元/斤的高位。


牛源减少,就要想办法发展养牛事业,提高存栏量。不过,除基础母牛和牛源过少的显著原因外,中国肉牛产业还有一个巨大的难题——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回报率大不如前。

“造成我国肉牛产业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张春雷分析,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畜牧资源丰富的国家相比,我国可供畜牧发展的土地资源稀缺、饲料成本相对较高,但我们的养殖户在肉牛育肥技术水平上不比他们差。


他表示,美国、澳大利亚等牛业强国发展早,具备较强的规模效益,但在繁育效率、育肥细节等方面非常粗放,繁育的精细度和我们是无法比的。


“我们显著的短板是,规模化程度低、牛源价格过高。缺乏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受环保政策等影响,也导致高成本高价格,使得国内肉牛育肥户及肉牛养殖企业的利润被压缩。”张春雷说。5


相关链接:

牛羊肉进口大幅提升


近几年,随着中国传统“重猪肉、轻牛羊肉”饮食结构的改善,猪肉消费一直呈下降趋势。新华网的一项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由猪牛羊三类构成的肉类消费市场中,猪肉的消费占比已经从1991年的90.8%下降到2017年的80.9%。与此同时,牛肉的消费占比却从4.7%上升到11.9%。


牛羊肉消费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国肉类进口的变化。中国肉类协会执行会长李水龙提到,2017年中国肉类进口410万吨(含副产和制品),同比下降12.2%。其中,猪肉(含副产和制品)为249.9万吨,同比下降19.3%;牛肉71.6万吨(含副产),同比上升20%;羊肉24.9万吨,同比上升13%;禽肉63.5万吨,同比上升7.6%。


牛羊肉消费不断上升,也加剧着中国市场的供需矛盾,巨大的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填补。中国牛人俱乐部主席马广胜指出,如果以2016年我国牛羊肉生产总量计算,每年至少要增产30%,才能赶上世界平均水平。但考虑到我国适宜发展畜牧业的耕地少等现实情况,牛羊肉的快速增产并非易事。所以,面对强劲消费下的供应不足,国内牛羊肉需要进口来补充和平衡。


中国肉类市场进口国增多


李水龙会长表示,当下,中国正在走进一个更高层次、全面开放的新时代。到2020年,中国人口预计将达到14.2亿人——按照人均消费肉类69公斤计算,肉类消费总量将达到9798万吨。如果今后3年内,中国肉类产量能够恢复到8700万吨以上,则还有大约1000万吨的供求缺口要靠进口来补充。


巨大的供需缺口,让越来越多国家想要敲开中国肉类市场的大门。这两年,中国也在不断增加准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名单。比如,美国牛肉在被禁13年之后,于去年重新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资格;今年4月份,来自爱尔兰的欧洲牛肉也首次获批进入中国市场。